看 最新文章/熱門文章 / 點下去就對了!!

親愛的好朋友們,歡迎您來訪骨科王智毅的部落格,王醫師目前為台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專精於骨科微創手術,關節鏡手術、人工關節手術及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這裡有王醫師用心撰寫的衛教文章,感謝各位能撥冗閱讀,也請您不吝留言指教,若有醫療相關諮詢,建議您到門診一趟,才能得到最正確...

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羽球「殺球」肩膀瞬間GG...一舉就痛 醫解析「肩關節唇盂破裂」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 20191204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一名上班族陳先生假日喜歡和朋友球聚,愛打羽毛球和棒球,然而在一次用力殺球後,肩部深處總有疼痛感,特別是在做出手舉過頭的姿勢,疼痛感會特別明顯,就醫經檢查後才發現是「肩關節唇盂破裂」。醫師指出,如投手反覆投擲、嚴重扭傷後、接取快速下墜重物造成拉扯等,都會導致肩關節唇盂受傷。



雙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王智毅說明,肩關節唇盂是附著在肩胛骨盂腔周圍的纖維軟骨組織,可以讓肩關節腔加深,提供肩關節的穩定性,其中前方下方及後方唇盂與肩關節反覆性脫臼有關,而上方肩關節唇損傷由國外醫師Dr.Andrews研究發表。



王智毅指出,病患通常描述肩部前方深處會疼痛,特別是在做出手舉過頭的姿勢,有時候有關節卡住或彈響的症狀,這通常是在一次嚴重的扭傷挫傷後造成;而棒球投手則是因為反覆投擲訓練,導致上方肩關節唇盂損傷的外傷機轉為拉扯或擠壓;另外,接取快速下墬的重物也會在肩唇盂上方造成拉扯,若是直接撞擊在肩外側,則會因為擠壓唇盂造破損。





 



在治療上,會優先考慮非手術治療應包括休息,消炎藥物和復健活動訓練加強肩胛骨穩定,關節囊伸展活動,旋轉肌袖肌肉強化,對保守治療無反應的患者才考慮手術治療。但王智毅特別提到,運動員或經常從事高強度上肢鍛煉的健身愛好者,因明顯創傷事件導致的損傷,就應考慮早期手術治療,有肩部不穩定症狀合併前或後唇盂損傷更應及早手術。







原文網址: 羽球「殺球」肩膀瞬間GG...一舉就痛 醫解析「肩關節唇盂破裂」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576478#ixzz64tFVEHTA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踝關節疼痛無力/翻船/韌帶斷裂 (20191204 revise)

踝關節扭傷是相當常見的損傷,在踝關節內翻扭傷發生時,最先受傷是前側距骨韌帶(提供距骨內翻及橫向位移的穩定性),然後依序是跟骨腓骨韌帶及後距骨腓骨韌帶。大部分踝部扭傷經過規律復健治療都能癒合良好。但是大約有29%~42%病患會有慢性的踝關節不穩定。慢性不穩定的定義為1. 超過六個月有反覆扭傷 2.持續疼痛 3.無法從事之前的運動強度。理學檢查會發現踝關節前拉測試(anterior drawer test )會有距骨向前超過4mm。如果發生慢性不穩定,且病患經過規律的復健治療仍無改善,則應建議病患接受手術縫合受損的韌帶。



傳統手術為開放性縫合前側距骨腓骨韌帶(Brostrom Technique)在腓骨前下方劃出4-6公分傷口,在腓骨上方使用錨釘縫合受損的韌帶,雖然手術成功率高,但傷口較大,術後沾黏或傷口感染機會較大。近幾年,隨著踝關節鏡器械及關節鏡專用的韌帶縫合錨釘的進步,使用踝關節鏡輔助進行前側距骨腓骨韌帶縫合強化手術已是成熟的技術(arthroscopic all-inside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repair)。除了可以達到使用數個小傷口就能縫合韌帶,更可於踝關節鏡下同時檢查及治療踝關節軟骨破裂,踝關節夾擊症。如此可大幅提升手術的滿意度。



跟所有韌帶縫合手術類似術後嚴格的復健計畫是成功的關鍵術後四週內必須僅能部分踩地負重(搭配拐杖將大部分重量由上肢分擔),需使用可穿脫的踝靴方便清潔皮膚,四周後慢慢增加關節活動度及負重。



作者:  台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   主治醫師   王智毅



經歷:



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運動醫學骨科臨床研究員



中山醫院脊椎科臨床研究員



學歷:



長庚大學醫學士



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候選



專長:



1.  微創關節鏡手術

     膝關節鏡:前後十字韌帶重建、半月板修補術、關節軟骨退化

     肩關節鏡:旋轉肌腱修補肩關節唇盂破裂習慣性脫臼五十肩鬆解手術
,鈣化性肌腱炎



   踝關節鏡 腕關節鏡

2.  人工關節置換: 膝關節、髖關節、肘關節、肩關節



3. 腰椎退化性病變,腰椎滑脫,腰椎壓迫性骨折

3.  骨折外傷手術及脫臼復位

4.  一般骨科

     骨質疏鬆、扳機指、腕隧道症候群、網球肘、媽媽手、運動傷害、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磨損、肌腱炎、足底筋膜炎、扁平足、腱鞘囊腫、玻尿酸注射

5.  再生醫療: 自體血小板濃縮液注射、震波治療

6.  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及介入性治療



網路掛號:  雙和醫院 



https://shh.tmu.edu.tw/page/Shhreg.aspx?deptCode=06&docCode=19036



                   



痛的要命的肩關節鈣化性肌腱炎,肩關節鏡微創手術能徹底治癒

肩旋轉肌鈣化是一種常見的肩關節疾病。好發於四十到六十歲女性患者, 50%的病例發生在棘上肌腱內。其確切病因目前仍有爭議。一種說法是這是肌腱退化的過程,導致肌纖維的壞死,變成鈣化體。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是受損的肌肉再生的正常過程,此種說法比較符合臨床的觀察.



Dr.Uhthoff發現鈣化性肌腱炎的組織學改變,起初是某些肌腱細胞受到重複性微小創傷或一次較嚴重的受傷,誘導肌腱細胞轉變為軟骨細胞,軟骨細胞製造鈣質,造成鈣化沈積於肌腱內。這些沉積物發展到後來聚結成可觀的骨化結構物。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止期,將近入吸收期,此時,鈣沉積物的周圍表現出與巨噬細胞和單核巨細胞浸潤以及新生血管進入此鈣化物,引發發炎反應,導致嚴重的疼痛,破出的鈣化物(關節鏡下就像是牙膏狀的物體)接觸到肩峰下的滑囊也會導致嚴重的滑囊炎。之後鈣化性肌腱會再走入再生期,健康的肌腱組織漸漸取代受損鈣化的組織。



由於整個過程是組織再生的過程,大部分病患經過保守治療會得到改善。醫生所要作的是在病患引發嚴重的急性發炎反應給予止痛消炎或局部關節內注射類固醇來控制症狀。物理治療及復健儀器療程都應該鼓勵病患參與。體外震波亦對疼痛控制有幫助。



然而,若是嘗試了許多保守治療,疼痛仍無法獲得控制,則需要手術治療。



使用微創肩關節鏡進行肩峰下減壓(肩峰成形術),清楚定位鈣化點並清除之。清完鈣化物後,看旋轉肌袖的破損情況,大部分是不需要縫補的,若是有超過50%厚度的肌腱缺損,則需要縫補。



只有清除鈣化點的病患,術後應馬上做肩關節活動復健 。若同時有合併旋轉肌肌腱的修補,則需保護三週後才開始肩關節活動復健。



作者   雙和醫院骨科主治  王智毅



經歷:



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運動醫學骨科臨床研究員



中山醫院脊椎科臨床研究員



學歷:



長庚大學醫學士



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候選



專長:



1.  微創關節鏡手術

     膝關節鏡:前後十字韌帶重建、半月板修補術、關節軟骨退化

     肩關節鏡:旋轉肌腱修補、習慣性脫臼、五十肩鬆解手術 



   踝關節鏡下踝部韌帶軟骨修補手術 腕關節鏡三角纖維軟骨縫補手術



2.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膝關節、髖關節、肘關節、肩關節

3. 腰椎退化性滑脫病變 腰椎壓迫性骨折

4.  一般骨科

     骨質疏鬆、扳機指、腕隧道症候群、網球肘、媽媽手、運動傷害、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磨損、肌腱炎、足底筋膜炎、扁平足、腱鞘囊腫、玻尿酸注射

5.  再生醫療自體血小板濃縮液注射、震波治療

6.  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及介入性治療



網路掛號:  雙和醫院 https://shh.tmu.edu.tw/page/Shhreg.aspx?deptCode=06&docCode=19036





檢視較大的地圖



 



 



【醫生,我肩膀痛】肩膀痛的最常見原因->旋轉肌袖破裂/微創關節鏡旋轉肌縫補手術(20220308更新)


歡迎加入王醫師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ISOrthoShoulderSpineSurgeon

定期提供骨科醫學相關知識

先睹為快, 手術實際影像及解說(請點擊)https://active9102078.pixnet.net/blog/post/359428512

肩膀痛的原因有哪些?

  • 肩膀痛的原因,包括旋轉肌破裂、五十肩、頸椎退化壓迫神經、鈣化性肌腱炎、退化性肩關節退變、肩肌筋膜痛症候群及肩部不穩定。如何鑑別診斷,需要仰賴醫師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及安排合適的檢查來做確診。其中肩旋轉肌破裂是肩關節附近最常見的肌腱創傷,在六十歲以上病患有將近四成的發生率

肩膀肌腱韌帶結構

  • 肩旋轉肌肌腱由四條肌肉組成,像衣服的袖口一樣包覆近端肱骨。肩旋轉肌肌肉,肌腱與肩胛肌肉的精密結合能維持肩盂肱骨關節的良好穩定性和協調肩關節活動。當發生了肌腱斷裂,則此精密結合就會被破壞,從而導致疼痛無力及不穩定的症狀


rotator cuff anatomy.jpg

 

旋轉肌破裂的原因

  • 大部分年長病患的旋轉肌袖破裂,是因為肩關節肩峰下出現骨刺 ,而旋轉肌腱於肩峰下反覆磨損,導致肌腱慢性發炎退化最終走向斷裂。但若是發生在年輕人,則多是屬於外傷或運動傷害造成。







旋轉肌破裂的症狀

  • 主要是時好時壞的肩膀疼痛,勞動較多就越痛,特別是夜裡疼痛會加劇,導致失眠或痛醒的狀況。另一方面是無力感,嚴重者會完全無法抬起,輕者則描述肩關節活動到一定角度會瞬間痠痛無力感,但過了一個角度就改善。

旋轉肌破裂該如何檢查

  • 肩膀痛患者應該安排X光及超音波或核磁共振檢查,X光能了解目前肩關節有無退化,腫瘤,骨折,壞死,超音波及核磁共振則能評估肩關節軟組織結構如肌腱、韌帶、軟骨有無病變,超音波及核磁共振對旋轉肌腱斷裂的診斷都非常精準,高達九成以上。

旋轉肌破裂後,該怎麼治療

  • 非手術治療

    旋轉肌破裂,如果破裂範圍很小,可以先使用非手術治療方式,如服用止痛藥及安排物理復健治療,疼痛嚴重患者可以一段時間施打類固醇藥劑降低發炎,但是類固醇注射會導致肌腱細胞活性降低,導致後續縫合治療的失敗率提升,所以一般建議最多三個月施打一次。另外,射自體血小板濃縮液(PRP)於旋轉肌破損處,可以幫助疼痛改善及幫助韌帶自行癒合,是目前新興的療法

  • 手術治療

若旋轉肌出現全層破裂,則建議應盡快手術治療,這是因為肌腱斷裂後,肌肉會將破洞越拉越大,長時間沒有受力的肌腱會走向脂質變性及纖維化。脂質變性的肌腱其強度大幅降低,就算經手術縫合後,其功能仍會受限,並有較高比例的再次破裂率。因此,只要病患並沒有其他內科疾病不適合麻醉手術者,都應該建議盡快手術縫合

 新式微創關節鏡縫補手術

使用微創關節鏡手術縫合,只需要數個半公分的傷口,讓內視鏡攝影鏡頭及特殊的器械進出,搭配帶線的錨釘,將肌腱與骨骼緊密的縫合,比起傳統切開手術的術後疼痛感較低,傷口美觀,恢復快,復健期短,病患接受手術時,應該仔細了解醫師的手術方式。





















































住院須知:

第一日: 辦理住院,接受術前全套身體檢查及麻醉評估

第二日:肩關節手術:實際手術時間約1-2小時,連同術前準備及術後恢復約需3-4小時

第三日: 傷口換藥、辦理出院

 

旋轉肌術後要怎麼復健?

手術縫補後,復健療程約可分為三個時期,其分期與肌腱癒合到骨骼的時程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急不得,操之過急的復健,只會增加術後的疼痛與再次斷裂的風險,第一期為術後四周內,著重在疼痛控制及避免手術後的肌腱沾黏,疼痛控制以冰敷為主,口服止痛藥為輔,避免沾黏可做肩關節鐘擺運動(畫小圈即可)一天作三次,一次約三分鐘即可。









第二期為術後四至八週,開始逐漸加強肩關節活動度,先從手爬桌子開始,手臂輕放於桌上,接著手臂慢慢向前滑動伸直,身體順勢前彎,一直到感覺關節有緊繃感時,停留 15~30 秒,重複 3~5 次。







術後第6~8週可開始進行輔助性的主動關節運動,意即借助健側的輔助來達到患側活動度的目標,若在關節活動過程中發現有明顯疼痛或腫脹,須暫停運動。



 

 

 

 

 

 











第三期為術後12週~16週,可以加強肌力的鍛鍊,可使用彈力繩,進行肩關節上舉,內轉及外轉肌肉訓練。一次訓練約15-20下,逐漸增強肩關節肌肉平衡與穩定度。




 

 

 看更多骨科衛教文章(請點我)


作者台北醫學大學 雙和醫院 骨科專科主治醫師 王智毅

經歷: 

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關節鏡醫學會會員

肩肘關節鏡醫學會會員

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

脊椎內視鏡醫學會會員

手外科專科醫師

專長:

1.  微創骨科關節鏡手術
     膝關節鏡:前後十字韌帶重建、半月板修補術、關節軟骨退化
     肩關節鏡:旋轉肌腱修補、肩關節唇盂破裂、習慣性脫臼重建手術、五十肩手術、鈣化性肌腱炎
    踝關節鏡 / 腕關節鏡
2.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膝關節、髖關節、肘關節、肩關節
3.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
4. 微創骨折外傷手術

5. 再生醫療自體血小板濃縮液注射

網路掛號:  雙和醫院(請點我可連結網頁)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  周一下午  周三上午  周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