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最新文章/熱門文章 / 點下去就對了!!

親愛的好朋友們,歡迎您來訪骨科王智毅的部落格,王醫師目前為台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專精於骨科微創手術,關節鏡手術、人工關節手術及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這裡有王醫師用心撰寫的衛教文章,感謝各位能撥冗閱讀,也請您不吝留言指教,若有醫療相關諮詢,建議您到門診一趟,才能得到最正確...

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人工膝關節手術會失敗嗎?真相比你想的複雜】雙和骨科醫師王智毅解析

❗️【人工膝關節手術會失敗嗎?真相比你想的複雜】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是一項成熟且成功率高的治療方式,

✅ 大多數病人在手術後疼痛改善、行走能力回復,滿意度高達 90% 以上。

但現實中,仍有少部分患者在術後表現不如預期,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手術失敗了?」

這些情況其實未必是醫療問題,而是你需要更了解手術背後的真相與限制。

🧓🏻

王先生 68 歲,膝蓋退化多年,終於下定決心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

手術順利,X 光也顯示位置正常,但三個月後他回診時說:「醫生,我還是走不穩,晚上還會痛,會不會是開失敗了?」

檢查後發現,他復健進度非常慢,肌力也沒練起來,活動範圍受限。

我們重新安排物理治療與肌力訓練,幾週後他回診說:「我現在走起來比較有信心了,爬樓梯也比較穩!」

👉 很多「走不動」的案例,其實不是手術出了問題,而是後續照顧關鍵沒做好。

📊 數據上怎麼說?

🔹 整體成功率:90–95%

🔹 10年內需要再開刀(翻修手術):約 5–8%

🔹 術後仍覺得走不穩、疼痛未完全解除者:約 15–20%

⚠️ 術後走不動,不等於手術失敗!

以下幾個原因,是臨床上更常見造成恢復不理想的主因:

1. ✅ 復健不足,關節沾黏

膝蓋手術後最怕的不是傷口沒癒合,而是膝關節卡住不動。

如果沒在黃金恢復期內積極復健,關節會產生疤痕沾黏,導致活動受限、疼痛不減。

👉 術後前六週,務必讓膝蓋「動起來」!

2. ✅ 肌力不足,走路沒力

關節只是「零件」,真正發力的是大腿肌群。

特別是高齡或肌少症患者,如果不持續進行肌力訓練,即使關節正常也走不穩。

3. ❗️出現感染、鬆脫、對位不良(屬於真正的併發症)

這類併發症較少見,但會對行走造成明顯影響。

常見症狀如:傷口紅腫、膝蓋劇痛、關節不穩定的感覺、持續積水。

👉 若有上述情況,應立即回診,必要時需進一步影像檢查甚至手術處理。

4. 🧠 心理預期過高

不少病人對手術的期待是「像年輕時那樣上下樓梯跑跳沒問題」。

但事實上人工膝蓋的設計重點是:減輕疼痛、恢復日常行走功能,而非恢復運動水準。

🧠 怎麼判斷是否「真的有問題」?

✅ 建議回診評估的情況包括:

  1. 三個月以上仍無法自行行走
  2. 膝蓋無法打直或明顯彎曲受限
  3. 疼痛未改善甚至惡化
  4. X 光顯示假體鬆脫或排列異常
  5. 持續紅腫熱痛、懷疑感染

🩺 結語:走不動,不一定是醫師問題,也可能是你忽略了「關鍵細節」

人工膝關節是幫你「重拾行走力」的工具,但走不走得好,取決於三件事:

✅ 積極復健

✅ 足夠肌力

✅ 定期追蹤與正確期待

👨‍⚕️我是骨科醫師王智毅

📌 手術不是結束,是開始

📲 如果你或家人術後仍有困擾,歡迎留言交流,一起走得更穩、更遠

🏥 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

📍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291號

🕘 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豐榮醫院

📍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

🕘 週二上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