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最新文章/熱門文章 / 點下去就對了!!

親愛的好朋友們,歡迎您來訪骨科王智毅的部落格,王醫師目前為台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專精於骨科微創手術,關節鏡手術、人工關節手術及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這裡有王醫師用心撰寫的衛教文章,感謝各位能撥冗閱讀,也請您不吝留言指教,若有醫療相關諮詢,建議您到門診一趟,才能得到最正確...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痛風石都長出來了,但抽血卻顯示尿酸正常?別被騙了!】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痛風石都長出來了,但抽血卻顯示尿酸正常?別被騙了!】

門診來了一位50多歲的先生,腳拇趾關節腫得像鵝蛋一樣,一摸硬梆梆。

他說:「醫師,我這顆應該是痛風石啦,但我最近抽血尿酸才6點多,算正常吧?」

其實,他不是第一個這樣問的——很多人以為尿酸正常就代表沒事,但事實不是這樣!


🧪【為什麼痛風發作或長出痛風石,抽血卻是正常的?】

  1. 發作時尿酸反而會掉下來:尿酸進入關節引發發炎,血中濃度暫時下降。
  2. 正在吃藥,血中尿酸看似正常,但體內結晶還沒清掉。
  3. 有些人平常尿酸值就接近臨界值(如6.5),但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會發作。

所以,抽血只是參考,不能單靠數字判斷。重點在於:有沒有反覆發作?有沒有痛風石?


🧠【痛風石代表什麼?】

當尿酸長期過高,會像鹽巴一樣沉積在關節或皮膚下,變成硬塊,就是痛風石。

這些結晶會引發慢性發炎,破壞關節,甚至壓迫神經或導致皮膚潰爛。


💊【藥物控制還有救嗎?當然可以!但不能再等】

✔ 尿酸要壓到 < 5 mg/dL 才能讓痛風石慢慢被代謝掉。

✔ 藥物選擇包括:

  1. Febuxostat / Allopurinol:減少尿酸製造
  2. Benzbromarone:幫助尿酸排出
  3. ✔ 有些人需要兩種藥一起使用,才夠力!

但記住:痛風發作時不能亂吃降尿酸藥,要等症狀緩解後再調整藥物劑量。


🧊【延伸小知識:痛風可以熱敷嗎?】

➡ 痛風急性期:❌不能熱敷!應該冰敷!

  1. 熱敷會加重發炎,讓腫脹更嚴重
  2. 冰敷 15–20 分鐘,可減緩紅腫熱痛

➡ 僅在慢性期、關節僵硬時才能考慮熱敷

  1. 條件是:已無紅腫熱痛、不是在發作期!


📍重點提醒:

  1. ✔ 有痛風石 ≠ 尿酸一定高
  2. ✔ 尿酸正常 ≠ 不代表沒事
  3. ✔ 反覆發作、關節變形就是警訊!
  4. ✔ 尿酸 < 5 mg/dL 是國際指南針對痛風石的治療建議(ACR、EULAR均有明文記載)


👨‍⚕️ 骨科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1.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2.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週二上午

🩺 主治專長:

• 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肩旋轉肌腱修補、膝前後十字韌帶重建、半月板修補等)

•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肩、肘、膝、髖)

• 骨折外傷手術

• 再生醫療:生長因子注射

• 手外科


📤 歡迎分享這篇貼文

讓更多人知道:

尿酸正常 ≠ 沒事;痛風石長出來,就該積極處理!



📣【每天打坐會不會把膝蓋坐壞?你可能誤會了「傷膝蓋」的真相】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每天打坐會不會把膝蓋坐壞?你可能誤會了「傷膝蓋」的真相】

門診中常有人問我:「王醫師,我每天都有在禪坐,這樣會不會傷膝蓋?」

我自己其實也有長期禪坐的習慣,每次一坐就是一小時以上,膝蓋完全沒有問題。

但我也在門診中遇過不少病人,打坐才剛開始幾週,就膝蓋卡卡、腫脹,甚至半月板破裂。

作為骨科醫師,我想說明清楚:

✅打坐本身無害,但如果身體條件不足、姿勢不正確,就有可能讓膝蓋受傷。


🔍 真相一:

髖關節不夠柔軟,膝蓋就要代償扭轉,久了就容易受傷

膝關節是主要負責屈伸(彎曲與伸直)的鉸鏈關節,並不適合長時間扭轉受力。

盤腿坐(特別是雙盤)這個姿勢,其實應該是靠髖關節的外旋與外展來完成。

📌 但如果髖關節活動度不夠,這些角度與張力就會「轉嫁」到膝蓋,導致:

  1. 半月板長期受剪力
  2. 髕骨與股骨接觸壓力不平均
  3. 內側韌帶長期拉扯發炎

長期下來,膝蓋可能會出現慢性疼痛、卡住,甚至軟骨破損。


🧘‍♂️ 真相二:

正確的姿勢與適當的練習,才是避免膝傷的關鍵

我認識很多禪修朋友,每天雙盤坐一小時以上,膝蓋完全沒事。因為他們的身體具備以下條件:

✔ 髖關節柔軟,盤坐時膝蓋不需代償

✔ 坐姿正確,骨盆立起、身體重量分散在坐骨

✔ 循序漸進,從散盤、單盤慢慢練習

✔ 身體早已適應這個姿勢,壓力自然分散

🙅 而受傷者通常有以下特徵:

  1. 髖僵硬卻硬要雙盤
  2. 有膝蓋舊傷(韌帶、半月板、髕骨不穩)
  3. 姿勢不良,讓膝蓋承受過多張力
  4. 沒有覺察身體的反應,持續強撐


🧑‍⚕️ 臨床觀察補充:

很多人一開始練習時膝蓋會不舒服,其實不是打坐害的,而是本身膝蓋就有問題。

這種情況下,反而更需要慢慢來,有耐心地循序漸進,千萬不要勉強坐到底,不然真的會受傷。


✅ 醫師建議:

  1. 初學者建議從散盤或半盤開始,不必急著追求雙盤
  2. 若盤坐時膝蓋緊繃或疼痛,先改善髖關節柔軟度
  3. 可使用小枕頭或瑜珈磚支撐膝蓋,幫助減壓
  4. 若出現疼痛、聲響或卡住感,請接受專業評估


🎯 結語:

打坐的問題,不在膝蓋,而在你有沒有準備好。

只要方式正確、姿勢合宜,打坐不會傷膝蓋,還能陪伴你長久穩定地修習與練習。

👨‍⚕️ 骨科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雙和醫院: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豐榮醫院(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週二上午

🩺 主治專長:

• 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肩、膝、踝)

•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術(膝、髖、肩)

• 骨折外傷手術

• 生長因子注射再生醫療

• 手外科

📩 歡迎分享給你身邊有在打坐、瑜伽、跪坐的朋友

坐得安心,膝蓋也要顧得住!

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39歲肩痛爆裂聲!原來是「二頭肌腱長頭斷裂」合併旋轉肌破裂】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39歲肩痛爆裂聲!原來是「二頭肌腱長頭斷裂」合併旋轉肌破裂】

— 年輕患者選擇「肌腱固定術」的理由一次看懂

一位 39 歲的男性工程師,近年愛上健身與重訓。某次做啞鈴彎舉時突然聽到肩前方「啪!」一聲,隨即劇痛無力。幾天後手臂前側肌肉明顯變形,看起來像「縮了一團」,就像卜派的手臂。他以為只是拉傷,沒想到到我門診檢查後,確認是二頭肌腱長頭完全斷裂,合併部分旋轉肌斷裂。

考量他年紀尚輕、工作與健身需求高,我們安排了肌腱固定術(tenodesis)合併旋轉肌修補。術後三個月,他的手臂外觀幾乎恢復原狀,屈肘與旋前力量也幾乎全數回復,現在又能回健身房正常訓練。


🔍 什麼是二頭肌腱長頭斷裂?

二頭肌腱長頭穿越肩關節後方、通過肱骨溝,負責穩定肩膀並參與屈肘與旋前動作。當肌腱因退化或外力拉扯而部分或完全斷裂時,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1. 🔸肩前方劇烈疼痛
  2. 🔸肌肉變形(俗稱「Popeye sign」)
  3. 🔸手臂屈曲與旋前力量下降
  4. 🔸合併旋轉肌破裂者,會加重肩部活動障礙


🧠 切斷還是固定?治療選擇怎麼決定?

項目肌腱切斷術(Tenotomy)肌腱固定術(Tenodesis)
適用對象年長、無力量需求者年輕、有功能與外觀需求者
肌力保留較差(特別是旋前耐力)較佳,接近正常
外觀(Popeye變形)常見(24–43%)罕見(8–13%)
疼痛改善相似相似
手術複雜度簡單稍高

🔬根據 2022 年的系統性回顧與隨機對照研究:

  1. 肌腱固定術在旋前力量、肌耐力與外觀上有明顯優勢
  2. 年輕病患接受固定術後,肌力表現顯著較佳
  3. 若合併旋轉肌腱撕裂,更應一併手術修補



✅ 臨床建議:

  1. 👶 小於 40 歲、需力量與外觀者:建議肌腱固定術
  2. 👴 65 歲以上無特殊需求者:可考慮肌腱切斷術
  3. 🔧 合併旋轉肌破裂者:一定要同步修補


📣鼓勵分享出去!

你不一定需要,但你的朋友、健身教練、家人或長輩可能會遇到這種肩膀問題!

延誤診斷或錯誤選擇手術方式,會影響功能與外觀,早期正確治療至關重要。


👨‍⚕️ 骨科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週二上午

🩺 主治專長:

• 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肩旋轉肌腱斷裂修補、膝前後十字韌帶重建、關節軟骨修復)

•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肩、肘、膝、髖關節)

• 骨折外傷手術

• 再生醫療:生長因子注射

• 手外科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前十字韌帶手術後 ≠ 萬事OK!復健做不好、或是骨隧道位置錯了,一樣可能再受傷】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前十字韌帶手術後 ≠ 萬事OK!復健做不好、或是骨隧道位置錯了,一樣可能再受傷】


👨‍⚕️ 最近門診來了兩位患者,都是在外院接受前十字韌帶(ACL)重建手術後,復原一直不順,才輾轉來到我這裡想了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 第一位病患

30歲男性,約一年前在別的醫院做了ACL重建(使用異體肌腱),術後三個月就停止復健。他說:「醫生說半年能跑,但我現在連爬樓梯都不穩,很怕扭到。」

🔎 我幫他檢查後發現:

✔️ 手術癒合狀況還算不錯,但

❗️ 肌力不足、動作控制失衡

👉 這就是典型的「復健做不夠完整」案例。手術開得不錯,但沒跟上黃金期的復健,導致一直無法真正恢復活動力。

🧍‍♂️ 第二位病患

也是在外院開刀,術後一年。他非常認真復健,但膝蓋總覺得「不穩、不順」,跑步容易歪,做任何轉向都怕。

🔍 這類案例我會特別留意一個問題:

是不是當初手術時,韌帶重建的位置放錯了?

🧠 外觀上看不出來,但實際上若骨隧道鑽得不對位置,重建韌帶就算癒合了也無法發揮作用。

📌 這時我會安排兩種影像來確認:

  1. 🧲 核磁共振(MRI):判斷移植物是否有癒合、是否鬆動
  2. 🧱 電腦斷層(CT):精準分析骨隧道位置是否正確

🔧 若證實位置不對,這類病患就需要重新開刀重建,才能恢復膝蓋的穩定度。


✅ ACL 術後怎麼保養?(簡易時程)

🟡 1~2週:控制腫脹與疼痛、伸直訓練、拐杖行走

🟡 2~6週:部分負重、角度練到90~120度、啟動肌力

🟡 6~12週:正常活動度、平衡訓練、登階腳踏車

🟡 3~6個月:開始跑步跳躍、訓練落地控制

🟡 6~9個月以上:完成功能測試後再回球場比賽


🔍 不同移植物,復健會不一樣嗎?

項目自體肌腱異體肌腱
整合速度較快(6~8週)較慢(12週以上)
跑步訓練約3個月開始約4~5個月
跳躍訓練約4~5個月約5~6個月
回場時間約6~9個月約9個月以上

👉 異體肌腱雖然術後不太痛,但整合慢,復健不能操之過急。


⚠️ 哪些人容易再次斷裂?

  1. 25歲以下年輕運動員:再斷裂率高達20–30%
  2. 術後復健不足:肌力差、平衡感沒練好就回運動
  3. 骨隧道位置不正確者:重建角度錯誤,效果大打折扣
  4. 關節過鬆體質者:天生韌帶鬆,穩定性難建立


📌王醫師小叮嚀:

✔️ ACL開完刀 ≠ 永遠沒事

✔️ 手術做得好,復健跟不上也白搭

✔️ 若術後狀況一直卡卡,務必尋求專業評估(必要時做MRI與CT)


👨‍⚕️ 骨科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週二上午

🩺 主治專長:

• 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肩旋轉肌腱斷裂修補、肩習慣性脫臼、五十肩、膝前後十字韌帶重建、膝半月板修補術、關節軟骨再生促進手術、踝關節鏡、腕關節鏡)

•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肩、肘、膝、髖關節)

• 骨折外傷手術

• 再生醫療:生長因子注射

• 手外科


📢 歡迎分享這篇貼文

也許你自己不需要,但總有朋友、親人或同事正好遇到類似問題,讓專業的知識幫助更多人少走冤枉路。🙏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ACL斷裂沒開刀,能不能做超慢跑?「超慢跑」對膝蓋是救贖還是陷阱?】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ACL斷裂沒開刀,能不能做超慢跑?「超慢跑」對膝蓋是救贖還是陷阱?】

「醫師,我前十字韌帶斷裂,沒開刀,但朋友說我可以試試『超慢跑』,真的可以嗎?」

這是最近門診中一位病患的提問。


💡什麼是超慢跑?

超慢跑(スロージョギング,slow jogging)是一種源自日本的慢速運動法,特色是:

  1. 速度比走路還慢(約4~6 km/h)
  2. 步伐小、膝蓋彎曲幅度小
  3. 幾乎沒什麼衝擊力與旋轉力
  4. 能在室內或平地原地進行,非常適合做為復健過渡運動


✅ACL斷裂沒開刀者,可以進行超慢跑嗎?

可以,但要「選對時機、控制方式」,並依個人狀況調整。


🕒 何時可以開始?

建議分階段進行:

1️⃣ 急性期(0–3週):完全避免負荷、冰敷抬腿、靜態股四頭肌訓練

2️⃣ 恢復期(3–6週):可做固定式腳踏車、股四頭與膕繩肌訓練

3️⃣ 功能期(6週~3個月):若膝蓋穩定性良好,可試行原地超慢跑

4️⃣ 維持期(3個月以後):逐步增加時間與強度,密切觀察膝蓋反應


⚠️ 注意事項

  1. 初期建議在室內軟墊或跑步機上進行
  2. 建議穿戴穩定型護膝,降低膝蓋不穩風險
  3. 一次不超過10分鐘,漸進式增加時間與頻率
  4. 若有「膝蓋軟腳感、卡住、腫脹」,應立即停止評估
  5. 若有球類運動等高活動需求,仍建議考慮手術重建


👨‍⚕️ 骨科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

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

週二上午

📌 醫療專長

• 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肩旋轉肌修補、肩關節脫臼、前後十字韌帶、半月板、關節軟骨)

•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肩、肘、膝、髖)

• 骨折外傷手術

• 再生醫療:生長因子注射

• 手外科


📢 歡迎分享這篇貼文,也許你身邊剛好有人ACL斷裂卻不知道怎麼運動復健,別讓錯誤觀念毀了膝蓋!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肩膀手術後還會再脫臼?補破網術 Remplissage 幫你鎖緊這道關!】雙和骨科王智毅解析


📣【肩膀手術後還會再脫臼?補破網術 Remplissage 幫你鎖緊這道關!】

🏀 阿哲是位大學生,熱愛打籃球。兩年前他因為灌籃落地時肩膀脫臼,接受了關節鏡盂唇修補手術。原本以為手術後就能一勞永逸,但幾個月後他發現——只要投籃或舉高手臂,肩膀就會「滑一下」,有時甚至會滑出來、自己又滑回去。

這其實是肩關節半脫位(subluxation),也是很多病患在第一次手術後常忽略的警訊。

🔍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縫得不對,而是:

  1. 術後保護不夠
  2. 肩膀長期處在「不太穩」的狀態
  3. 有骨頭缺損(如 Hill-Sachs lesion)但未處理

📊 根據國際研究,肩關節鏡盂唇修補後的再脫臼率約為 10%–20%,這在年輕、高活動量的族群中更常見。



🛠️ 這時候,補破網術 Remplissage 就派上用場!

這項技術的重點是:

將棘下肌肌腱(infraspinatus)縫進肱骨缺損處(Hill-Sachs lesion),讓肩胛骨在脫臼時無法再卡進這個凹陷裡,就像在關節裡補上一層「止滑墊」,有效防止再脫臼。


✅ Remplissage 特別適合以下情況:

  1. 術後仍出現半脫位或再脫臼
  2. MRI 顯示有明顯 Hill-Sachs 缺損
  3. 第一次修補時盂唇組織較脆弱、無法穩定縫合
  4. 高風險族群,如:
  5. 籃球、柔道、體操、舉重選手
  6. 軍警、消防員等需大量肩部負重活動者
  7. 愛打球的大學生也不例外!


💡 Remplissage 就像是「補破網」,讓原本不夠穩的肩關節,再多一層防脫保險。


👨‍⚕️ 骨科王智毅 醫師 門診時間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

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

週二上午


🔧 主治專長:

• 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肩旋轉肌修補、肩脫臼修補、十字韌帶重建、半月板修補等)

•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肩、肘、膝、髖)

• 骨折外傷手術

• 再生醫療:生長因子注射

• 手外科手術


如果你也經歷過肩膀「滑一下」的不穩感,別輕忽!這可能是再脫臼的前兆,建議及早評估、對症加強,才能穩穩過好每一球、每一天!

💥【投球肩膀痛十幾年,終於找到元兇!盂唇撕裂不是勞損那麼簡單】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投球肩膀痛十幾年,終於找到元兇!盂唇撕裂不是勞損那麼簡單】


👨「醫師,我年輕時是棒球校隊,每週練習丟幾百球,肩膀一直隱約在痛……」

這位三十多歲的工程師,從學生時代就肩痛,但怎麼檢查都查不出原因。

他做過多次X光、超音波,甚至核磁共振(未使用顯影劑)也沒發現明確問題。


直到我們安排加顯影劑的核磁共振檢查後,才終於找出關鍵:是肩關節盂唇軟骨的撕裂。

這是一種投手常見的深層結構損傷,光靠普通影像難以察覺。

他後來接受關節鏡縫合手術,幾週後疼痛明顯改善,肩膀活動度也終於回來了。


⚠️ 投球肩痛,可能藏著深層結構的損傷!


常見原因包括:

• 肩盂唇撕裂(SLAP lesion)

• 肩旋轉肌腱撕裂

• 肩夾擠症候群

• 肩關節不穩定

• 肩峰下滑囊炎


💡 若你也有這些狀況,建議盡早就醫:

• 肩痛反覆發作、找不到病因

• 投球或上舉動作時刺痛

• 休息無法緩解、活動度下降

• 常有卡住感或「喀喀聲」


🔍 精準診斷靠這些工具:

• 肌肉骨骼超音波:初步排查肌腱或滑囊問題

• X光:排除骨性異常

• MRI+顯影劑:檢查盂唇撕裂的黃金標準!


📌 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

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

週二上午


👨‍⚕️ 主治專長

• 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

•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

• 骨折外傷手術

• 再生醫療:生長因子注射

• 手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