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最新文章/熱門文章 / 點下去就對了!!

親愛的好朋友們,歡迎您來訪骨科王智毅的部落格,王醫師目前為台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專精於骨科微創手術,關節鏡手術、人工關節手術及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這裡有王醫師用心撰寫的衛教文章,感謝各位能撥冗閱讀,也請您不吝留言指教,若有醫療相關諮詢,建議您到門診一趟,才能得到最正確...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痛風石都長出來了,但抽血卻顯示尿酸正常?別被騙了!】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痛風石都長出來了,但抽血卻顯示尿酸正常?別被騙了!】

門診來了一位50多歲的先生,腳拇趾關節腫得像鵝蛋一樣,一摸硬梆梆。

他說:「醫師,我這顆應該是痛風石啦,但我最近抽血尿酸才6點多,算正常吧?」

其實,他不是第一個這樣問的——很多人以為尿酸正常就代表沒事,但事實不是這樣!


🧪【為什麼痛風發作或長出痛風石,抽血卻是正常的?】

  1. 發作時尿酸反而會掉下來:尿酸進入關節引發發炎,血中濃度暫時下降。
  2. 正在吃藥,血中尿酸看似正常,但體內結晶還沒清掉。
  3. 有些人平常尿酸值就接近臨界值(如6.5),但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會發作。

所以,抽血只是參考,不能單靠數字判斷。重點在於:有沒有反覆發作?有沒有痛風石?


🧠【痛風石代表什麼?】

當尿酸長期過高,會像鹽巴一樣沉積在關節或皮膚下,變成硬塊,就是痛風石。

這些結晶會引發慢性發炎,破壞關節,甚至壓迫神經或導致皮膚潰爛。


💊【藥物控制還有救嗎?當然可以!但不能再等】

✔ 尿酸要壓到 < 5 mg/dL 才能讓痛風石慢慢被代謝掉。

✔ 藥物選擇包括:

  1. Febuxostat / Allopurinol:減少尿酸製造
  2. Benzbromarone:幫助尿酸排出
  3. ✔ 有些人需要兩種藥一起使用,才夠力!

但記住:痛風發作時不能亂吃降尿酸藥,要等症狀緩解後再調整藥物劑量。


🧊【延伸小知識:痛風可以熱敷嗎?】

➡ 痛風急性期:❌不能熱敷!應該冰敷!

  1. 熱敷會加重發炎,讓腫脹更嚴重
  2. 冰敷 15–20 分鐘,可減緩紅腫熱痛

➡ 僅在慢性期、關節僵硬時才能考慮熱敷

  1. 條件是:已無紅腫熱痛、不是在發作期!


📍重點提醒:

  1. ✔ 有痛風石 ≠ 尿酸一定高
  2. ✔ 尿酸正常 ≠ 不代表沒事
  3. ✔ 反覆發作、關節變形就是警訊!
  4. ✔ 尿酸 < 5 mg/dL 是國際指南針對痛風石的治療建議(ACR、EULAR均有明文記載)


👨‍⚕️ 骨科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1.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2.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週二上午

🩺 主治專長:

• 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肩旋轉肌腱修補、膝前後十字韌帶重建、半月板修補等)

•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肩、肘、膝、髖)

• 骨折外傷手術

• 再生醫療:生長因子注射

• 手外科


📤 歡迎分享這篇貼文

讓更多人知道:

尿酸正常 ≠ 沒事;痛風石長出來,就該積極處理!



📣【每天打坐會不會把膝蓋坐壞?你可能誤會了「傷膝蓋」的真相】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每天打坐會不會把膝蓋坐壞?你可能誤會了「傷膝蓋」的真相】

門診中常有人問我:「王醫師,我每天都有在禪坐,這樣會不會傷膝蓋?」

我自己其實也有長期禪坐的習慣,每次一坐就是一小時以上,膝蓋完全沒有問題。

但我也在門診中遇過不少病人,打坐才剛開始幾週,就膝蓋卡卡、腫脹,甚至半月板破裂。

作為骨科醫師,我想說明清楚:

✅打坐本身無害,但如果身體條件不足、姿勢不正確,就有可能讓膝蓋受傷。


🔍 真相一:

髖關節不夠柔軟,膝蓋就要代償扭轉,久了就容易受傷

膝關節是主要負責屈伸(彎曲與伸直)的鉸鏈關節,並不適合長時間扭轉受力。

盤腿坐(特別是雙盤)這個姿勢,其實應該是靠髖關節的外旋與外展來完成。

📌 但如果髖關節活動度不夠,這些角度與張力就會「轉嫁」到膝蓋,導致:

  1. 半月板長期受剪力
  2. 髕骨與股骨接觸壓力不平均
  3. 內側韌帶長期拉扯發炎

長期下來,膝蓋可能會出現慢性疼痛、卡住,甚至軟骨破損。


🧘‍♂️ 真相二:

正確的姿勢與適當的練習,才是避免膝傷的關鍵

我認識很多禪修朋友,每天雙盤坐一小時以上,膝蓋完全沒事。因為他們的身體具備以下條件:

✔ 髖關節柔軟,盤坐時膝蓋不需代償

✔ 坐姿正確,骨盆立起、身體重量分散在坐骨

✔ 循序漸進,從散盤、單盤慢慢練習

✔ 身體早已適應這個姿勢,壓力自然分散

🙅 而受傷者通常有以下特徵:

  1. 髖僵硬卻硬要雙盤
  2. 有膝蓋舊傷(韌帶、半月板、髕骨不穩)
  3. 姿勢不良,讓膝蓋承受過多張力
  4. 沒有覺察身體的反應,持續強撐


🧑‍⚕️ 臨床觀察補充:

很多人一開始練習時膝蓋會不舒服,其實不是打坐害的,而是本身膝蓋就有問題。

這種情況下,反而更需要慢慢來,有耐心地循序漸進,千萬不要勉強坐到底,不然真的會受傷。


✅ 醫師建議:

  1. 初學者建議從散盤或半盤開始,不必急著追求雙盤
  2. 若盤坐時膝蓋緊繃或疼痛,先改善髖關節柔軟度
  3. 可使用小枕頭或瑜珈磚支撐膝蓋,幫助減壓
  4. 若出現疼痛、聲響或卡住感,請接受專業評估


🎯 結語:

打坐的問題,不在膝蓋,而在你有沒有準備好。

只要方式正確、姿勢合宜,打坐不會傷膝蓋,還能陪伴你長久穩定地修習與練習。

👨‍⚕️ 骨科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雙和醫院: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豐榮醫院(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週二上午

🩺 主治專長:

• 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肩、膝、踝)

•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術(膝、髖、肩)

• 骨折外傷手術

• 生長因子注射再生醫療

• 手外科

📩 歡迎分享給你身邊有在打坐、瑜伽、跪坐的朋友

坐得安心,膝蓋也要顧得住!

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39歲肩痛爆裂聲!原來是「二頭肌腱長頭斷裂」合併旋轉肌破裂】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39歲肩痛爆裂聲!原來是「二頭肌腱長頭斷裂」合併旋轉肌破裂】

— 年輕患者選擇「肌腱固定術」的理由一次看懂

一位 39 歲的男性工程師,近年愛上健身與重訓。某次做啞鈴彎舉時突然聽到肩前方「啪!」一聲,隨即劇痛無力。幾天後手臂前側肌肉明顯變形,看起來像「縮了一團」,就像卜派的手臂。他以為只是拉傷,沒想到到我門診檢查後,確認是二頭肌腱長頭完全斷裂,合併部分旋轉肌斷裂。

考量他年紀尚輕、工作與健身需求高,我們安排了肌腱固定術(tenodesis)合併旋轉肌修補。術後三個月,他的手臂外觀幾乎恢復原狀,屈肘與旋前力量也幾乎全數回復,現在又能回健身房正常訓練。


🔍 什麼是二頭肌腱長頭斷裂?

二頭肌腱長頭穿越肩關節後方、通過肱骨溝,負責穩定肩膀並參與屈肘與旋前動作。當肌腱因退化或外力拉扯而部分或完全斷裂時,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1. 🔸肩前方劇烈疼痛
  2. 🔸肌肉變形(俗稱「Popeye sign」)
  3. 🔸手臂屈曲與旋前力量下降
  4. 🔸合併旋轉肌破裂者,會加重肩部活動障礙


🧠 切斷還是固定?治療選擇怎麼決定?

項目肌腱切斷術(Tenotomy)肌腱固定術(Tenodesis)
適用對象年長、無力量需求者年輕、有功能與外觀需求者
肌力保留較差(特別是旋前耐力)較佳,接近正常
外觀(Popeye變形)常見(24–43%)罕見(8–13%)
疼痛改善相似相似
手術複雜度簡單稍高

🔬根據 2022 年的系統性回顧與隨機對照研究:

  1. 肌腱固定術在旋前力量、肌耐力與外觀上有明顯優勢
  2. 年輕病患接受固定術後,肌力表現顯著較佳
  3. 若合併旋轉肌腱撕裂,更應一併手術修補



✅ 臨床建議:

  1. 👶 小於 40 歲、需力量與外觀者:建議肌腱固定術
  2. 👴 65 歲以上無特殊需求者:可考慮肌腱切斷術
  3. 🔧 合併旋轉肌破裂者:一定要同步修補


📣鼓勵分享出去!

你不一定需要,但你的朋友、健身教練、家人或長輩可能會遇到這種肩膀問題!

延誤診斷或錯誤選擇手術方式,會影響功能與外觀,早期正確治療至關重要。


👨‍⚕️ 骨科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週二上午

🩺 主治專長:

• 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肩旋轉肌腱斷裂修補、膝前後十字韌帶重建、關節軟骨修復)

•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肩、肘、膝、髖關節)

• 骨折外傷手術

• 再生醫療:生長因子注射

• 手外科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前十字韌帶手術後 ≠ 萬事OK!復健做不好、或是骨隧道位置錯了,一樣可能再受傷】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前十字韌帶手術後 ≠ 萬事OK!復健做不好、或是骨隧道位置錯了,一樣可能再受傷】


👨‍⚕️ 最近門診來了兩位患者,都是在外院接受前十字韌帶(ACL)重建手術後,復原一直不順,才輾轉來到我這裡想了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 第一位病患

30歲男性,約一年前在別的醫院做了ACL重建(使用異體肌腱),術後三個月就停止復健。他說:「醫生說半年能跑,但我現在連爬樓梯都不穩,很怕扭到。」

🔎 我幫他檢查後發現:

✔️ 手術癒合狀況還算不錯,但

❗️ 肌力不足、動作控制失衡

👉 這就是典型的「復健做不夠完整」案例。手術開得不錯,但沒跟上黃金期的復健,導致一直無法真正恢復活動力。

🧍‍♂️ 第二位病患

也是在外院開刀,術後一年。他非常認真復健,但膝蓋總覺得「不穩、不順」,跑步容易歪,做任何轉向都怕。

🔍 這類案例我會特別留意一個問題:

是不是當初手術時,韌帶重建的位置放錯了?

🧠 外觀上看不出來,但實際上若骨隧道鑽得不對位置,重建韌帶就算癒合了也無法發揮作用。

📌 這時我會安排兩種影像來確認:

  1. 🧲 核磁共振(MRI):判斷移植物是否有癒合、是否鬆動
  2. 🧱 電腦斷層(CT):精準分析骨隧道位置是否正確

🔧 若證實位置不對,這類病患就需要重新開刀重建,才能恢復膝蓋的穩定度。


✅ ACL 術後怎麼保養?(簡易時程)

🟡 1~2週:控制腫脹與疼痛、伸直訓練、拐杖行走

🟡 2~6週:部分負重、角度練到90~120度、啟動肌力

🟡 6~12週:正常活動度、平衡訓練、登階腳踏車

🟡 3~6個月:開始跑步跳躍、訓練落地控制

🟡 6~9個月以上:完成功能測試後再回球場比賽


🔍 不同移植物,復健會不一樣嗎?

項目自體肌腱異體肌腱
整合速度較快(6~8週)較慢(12週以上)
跑步訓練約3個月開始約4~5個月
跳躍訓練約4~5個月約5~6個月
回場時間約6~9個月約9個月以上

👉 異體肌腱雖然術後不太痛,但整合慢,復健不能操之過急。


⚠️ 哪些人容易再次斷裂?

  1. 25歲以下年輕運動員:再斷裂率高達20–30%
  2. 術後復健不足:肌力差、平衡感沒練好就回運動
  3. 骨隧道位置不正確者:重建角度錯誤,效果大打折扣
  4. 關節過鬆體質者:天生韌帶鬆,穩定性難建立


📌王醫師小叮嚀:

✔️ ACL開完刀 ≠ 永遠沒事

✔️ 手術做得好,復健跟不上也白搭

✔️ 若術後狀況一直卡卡,務必尋求專業評估(必要時做MRI與CT)


👨‍⚕️ 骨科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週二上午

🩺 主治專長:

• 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肩旋轉肌腱斷裂修補、肩習慣性脫臼、五十肩、膝前後十字韌帶重建、膝半月板修補術、關節軟骨再生促進手術、踝關節鏡、腕關節鏡)

•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肩、肘、膝、髖關節)

• 骨折外傷手術

• 再生醫療:生長因子注射

• 手外科


📢 歡迎分享這篇貼文

也許你自己不需要,但總有朋友、親人或同事正好遇到類似問題,讓專業的知識幫助更多人少走冤枉路。🙏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ACL斷裂沒開刀,能不能做超慢跑?「超慢跑」對膝蓋是救贖還是陷阱?】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ACL斷裂沒開刀,能不能做超慢跑?「超慢跑」對膝蓋是救贖還是陷阱?】

「醫師,我前十字韌帶斷裂,沒開刀,但朋友說我可以試試『超慢跑』,真的可以嗎?」

這是最近門診中一位病患的提問。


💡什麼是超慢跑?

超慢跑(スロージョギング,slow jogging)是一種源自日本的慢速運動法,特色是:

  1. 速度比走路還慢(約4~6 km/h)
  2. 步伐小、膝蓋彎曲幅度小
  3. 幾乎沒什麼衝擊力與旋轉力
  4. 能在室內或平地原地進行,非常適合做為復健過渡運動


✅ACL斷裂沒開刀者,可以進行超慢跑嗎?

可以,但要「選對時機、控制方式」,並依個人狀況調整。


🕒 何時可以開始?

建議分階段進行:

1️⃣ 急性期(0–3週):完全避免負荷、冰敷抬腿、靜態股四頭肌訓練

2️⃣ 恢復期(3–6週):可做固定式腳踏車、股四頭與膕繩肌訓練

3️⃣ 功能期(6週~3個月):若膝蓋穩定性良好,可試行原地超慢跑

4️⃣ 維持期(3個月以後):逐步增加時間與強度,密切觀察膝蓋反應


⚠️ 注意事項

  1. 初期建議在室內軟墊或跑步機上進行
  2. 建議穿戴穩定型護膝,降低膝蓋不穩風險
  3. 一次不超過10分鐘,漸進式增加時間與頻率
  4. 若有「膝蓋軟腳感、卡住、腫脹」,應立即停止評估
  5. 若有球類運動等高活動需求,仍建議考慮手術重建


👨‍⚕️ 骨科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

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

週二上午

📌 醫療專長

• 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肩旋轉肌修補、肩關節脫臼、前後十字韌帶、半月板、關節軟骨)

•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肩、肘、膝、髖)

• 骨折外傷手術

• 再生醫療:生長因子注射

• 手外科


📢 歡迎分享這篇貼文,也許你身邊剛好有人ACL斷裂卻不知道怎麼運動復健,別讓錯誤觀念毀了膝蓋!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肩膀手術後還會再脫臼?補破網術 Remplissage 幫你鎖緊這道關!】雙和骨科王智毅解析


📣【肩膀手術後還會再脫臼?補破網術 Remplissage 幫你鎖緊這道關!】

🏀 阿哲是位大學生,熱愛打籃球。兩年前他因為灌籃落地時肩膀脫臼,接受了關節鏡盂唇修補手術。原本以為手術後就能一勞永逸,但幾個月後他發現——只要投籃或舉高手臂,肩膀就會「滑一下」,有時甚至會滑出來、自己又滑回去。

這其實是肩關節半脫位(subluxation),也是很多病患在第一次手術後常忽略的警訊。

🔍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縫得不對,而是:

  1. 術後保護不夠
  2. 肩膀長期處在「不太穩」的狀態
  3. 有骨頭缺損(如 Hill-Sachs lesion)但未處理

📊 根據國際研究,肩關節鏡盂唇修補後的再脫臼率約為 10%–20%,這在年輕、高活動量的族群中更常見。



🛠️ 這時候,補破網術 Remplissage 就派上用場!

這項技術的重點是:

將棘下肌肌腱(infraspinatus)縫進肱骨缺損處(Hill-Sachs lesion),讓肩胛骨在脫臼時無法再卡進這個凹陷裡,就像在關節裡補上一層「止滑墊」,有效防止再脫臼。


✅ Remplissage 特別適合以下情況:

  1. 術後仍出現半脫位或再脫臼
  2. MRI 顯示有明顯 Hill-Sachs 缺損
  3. 第一次修補時盂唇組織較脆弱、無法穩定縫合
  4. 高風險族群,如:
  5. 籃球、柔道、體操、舉重選手
  6. 軍警、消防員等需大量肩部負重活動者
  7. 愛打球的大學生也不例外!


💡 Remplissage 就像是「補破網」,讓原本不夠穩的肩關節,再多一層防脫保險。


👨‍⚕️ 骨科王智毅 醫師 門診時間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

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

週二上午


🔧 主治專長:

• 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肩旋轉肌修補、肩脫臼修補、十字韌帶重建、半月板修補等)

•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肩、肘、膝、髖)

• 骨折外傷手術

• 再生醫療:生長因子注射

• 手外科手術


如果你也經歷過肩膀「滑一下」的不穩感,別輕忽!這可能是再脫臼的前兆,建議及早評估、對症加強,才能穩穩過好每一球、每一天!

💥【投球肩膀痛十幾年,終於找到元兇!盂唇撕裂不是勞損那麼簡單】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投球肩膀痛十幾年,終於找到元兇!盂唇撕裂不是勞損那麼簡單】


👨「醫師,我年輕時是棒球校隊,每週練習丟幾百球,肩膀一直隱約在痛……」

這位三十多歲的工程師,從學生時代就肩痛,但怎麼檢查都查不出原因。

他做過多次X光、超音波,甚至核磁共振(未使用顯影劑)也沒發現明確問題。


直到我們安排加顯影劑的核磁共振檢查後,才終於找出關鍵:是肩關節盂唇軟骨的撕裂。

這是一種投手常見的深層結構損傷,光靠普通影像難以察覺。

他後來接受關節鏡縫合手術,幾週後疼痛明顯改善,肩膀活動度也終於回來了。


⚠️ 投球肩痛,可能藏著深層結構的損傷!


常見原因包括:

• 肩盂唇撕裂(SLAP lesion)

• 肩旋轉肌腱撕裂

• 肩夾擠症候群

• 肩關節不穩定

• 肩峰下滑囊炎


💡 若你也有這些狀況,建議盡早就醫:

• 肩痛反覆發作、找不到病因

• 投球或上舉動作時刺痛

• 休息無法緩解、活動度下降

• 常有卡住感或「喀喀聲」


🔍 精準診斷靠這些工具:

• 肌肉骨骼超音波:初步排查肌腱或滑囊問題

• X光:排除骨性異常

• MRI+顯影劑:檢查盂唇撕裂的黃金標準!


📌 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

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

週二上午


👨‍⚕️ 主治專長

• 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

•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

• 骨折外傷手術

• 再生醫療:生長因子注射

• 手外科

⚠️【膝蓋痛做MRI正常?小心你真正的問題「藏」起來了!】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上圖:核磁共振下看到輕微的軟骨缺損,但做關節鏡下,卻看到軟骨已經是第四期的破裂變化.

⚠️【膝蓋痛做MRI正常?小心你真正的問題「藏」起來了!】

王醫師門診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醫師,我膝蓋痛了好幾個月,去做了核磁共振,結果報告說正常……可是我還是走路痛、上下樓梯卡卡的!」

這種病例,我們常常一看症狀、再看看影像,就知道問題可能沒被找出來。


🎯重點來了:

膝關節的「軟骨破損」,在核磁共振下可能根本看不出來!

為什麼會這樣?

🔹 MRI 確實能看到膝關節內的軟骨厚度、半月板、韌帶等結構

🔹 但一些表層磨損、細微破裂或髕骨後方滑車面的破損,常常容易被忽略

🔹 特別是如果損傷範圍小、沒明顯水腫,即使你很痛,影像還是可能「正常」!


🔍關節鏡才是真相解鎖器!

✅ 關節鏡是一種微創內視鏡,直接進入膝關節內部

✅ 可以親眼看到關節軟骨有沒有破、哪裡脫層、是否有滑膜病變

✅ 不再靠猜,而是看到就能處理

許多病人一進行關節鏡才驚覺:「原來我的軟骨早就破得一塌糊塗!」


✅ 王醫師的建議:

  1. 核磁共振是很好的工具,但不是百分之百保證找出問題
  2. 如果症狀與影像不符,請不要掉以輕心
  3. 長期膝痛、走路不順、卡卡的感覺、保守治療無效者,建議評估是否進行關節鏡檢查


👨‍⚕️ 骨科王智毅醫師|門診諮詢時間: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

➤ 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

➤ 週二上午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前十字韌帶手術選自體還是異體?這篇讓你一次搞懂】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前十字韌帶手術選自體還是異體?這篇讓你一次搞懂】

前十字韌帶(ACL)斷裂,是運動傷害中常見又棘手的一種。當確定需要手術重建,很多病人第一個問題是:「醫師,我的韌帶是要用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 從我自己的臨床經驗來說,自體韌帶仍是首選。無論是膕繩肌腱(hamstring tendon)還是髕腱(bone-patellar tendon-bone, BPTB),癒合速度快、強度高,術後恢復也比較理想。更重要的是,再次斷裂的機率也比較低。


🔍 那文獻怎麼說?來看看自體與異體的優缺點:

✅ 自體韌帶(Autograft)

常見來源:膕繩肌腱、髕腱、股薄肌+半腱肌

優點:

  1. 癒合快,生物相容性佳
  2. 排異反應少,不會有傳染風險
  3. 長期追蹤顯示再斷裂機率較低(特別在年輕、運動量大的族群)

缺點:

  1. 需要取自自己其他部位,術後會有「取腱區」不適或肌力影響(如膝蓋前痛、膕繩肌無力)
  2. 手術時間稍長

📚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OSSM)研究,25歲以下年輕運動員使用自體髕腱移植物,5年內再斷裂率約 4–6%,異體韌帶則高達 15–20%。


⚠️ 異體韌帶(Allograft)

來源:屍體捐贈者(經處理滅菌)

優點:

  1. 無需從自己身上取出韌帶,術後疼痛較少
  2. 手術時間短,傷口小
  3. 適合不願意接受自體取腱的患者、或需多韌帶重建者(如ACL + PCL)

缺點:

  1. 癒合較慢,生物力學恢復較差
  2. 傳染風險雖低但存在(已大幅下降)
  3. 年輕族群再斷裂風險較高

📌 有些研究發現,異體韌帶雖在初期疼痛少,但在高強度運動下重建韌帶的生物強度與整合力道不如自體韌帶。


👨‍⚕️ 我的建議:

如果你是年輕、活動力高、想回到運動場上的人,我會優先建議選用自體韌帶。

而若是年紀較長、對於術後功能需求較低、或曾接受過多次手術者,異體韌帶也可以考慮。


🏥 骨科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雙和醫院(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291號)

🕘 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

🕘 週二上午


📣 【旋轉肌修補手術,有人說10年後一樣會斷?但你能忍痛10年嗎?】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 【旋轉肌修補手術,有人說10年後一樣會斷?但你能忍痛10年嗎?】

每次當我診斷出病人有旋轉肌破裂,並建議手術治療的時候,常會聽到病人說:

「之前的醫生說這個不用開刀,就算修了,十年後還是會再斷,結果一樣。」

這句話,其實不是完全錯。確實有研究指出,旋轉肌修補術後,隨著年齡、肌腱品質與日常使用情形,有部分患者在10年內會再發生破裂。

但我們做手術,真的只是為了「永遠不再斷」嗎?

還是──為了你能好好過這10年?


📖 一段真實的故事

我曾遇過一位67歲的阿姨,右肩旋轉肌已經完全斷裂,半年前就被診斷出來。一開始她靠吃藥、復健撐著,但最近連刷牙、綁頭髮都做不到,晚上睡覺也痛到坐著睡。

我幫她檢查後發現,雖然肌腱斷裂,但還沒有嚴重萎縮,還有機會透過手術修補回來。她卻遲疑地說:

「可是之前醫生說,不用修,反正十年後還是會再斷。」

我問她:「那妳願意這樣痛十年?現在不能洗頭、不能抱孫子,這樣的日子要過到什麼時候?」

她沉默了一下,說:「我想好好抱孫子,不想再靠吃止痛藥過生活了。」

於是她決定接受手術。三個月後回診,她笑著跟我說:「我現在每天早上都能自己繫胸罩了,真的謝謝你。」


✅ 給病人的觀念整理

📌 是的,旋轉肌會退化、老化,就像車子的零件會磨損。但如果現在能修、能減輕疼痛、改善活動,為什麼要等?

📌 如果拖得太久,肌腱可能會嚴重萎縮、出現脂肪變性,等到想修也修不了,只能換人工關節了。

📌 我們開刀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你「永遠不會再斷」,而是為了讓你今天就能少痛一點、活動更順一點、生活更自在一點。


🧭 給正在猶豫的你,一點提醒

有些病人會說:「之前的醫生說不需要處理,可是我這陣子就是越來越不舒服,治療好像也沒有進展。」

這時候,我會溫和地建議:

「如果覺得目前的處理效果有限,不妨考慮換位有不同專長的醫師看看,也許會帶來新的方向。」

這不是否定之前的醫師,而是幫自己多爭取一個機會、多一個選擇。

每位醫師的訓練背景、擅長處理的疾病都不同,觀點和處理方式自然也會不同。

有時候換個角度看,整個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 我是王智毅醫師,肩關節是我最熟悉的領域。

我的信念很簡單:

與其拖延、錯過治療時機,不如在還能處理的時候把握修補機會。

幫助病人回到自己想過的生活,就是我當醫生最大的價值。


🩺 王智毅 骨科醫師 門診時間

📍雙和醫院(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291號)

  1. 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2.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
  3. 週二上午

📣【旋轉肌破裂開刀 ≠ 治好了!真正挑戰是術後那幾週】雙和骨科王智毅解析

📣【旋轉肌破裂開刀 ≠ 治好了!真正挑戰是術後那幾週】

🩼 很多病人以為動完旋轉肌修補手術就沒事了,但我要直接告訴你:

👉 手術只是第一步,術後的保護才是真正的關鍵!


🛑 守規矩很重要!

術後你必須:

✔️ 認真使用吊臂帶或肱骨夾板,連續配戴 4~6 週

✔️ 前幾週只能做鐘擺運動,讓肩膀自然活動、促進循環

✔️ 避免提重物、過度伸展,不然修補的肌腱很容易「再撕裂」!


😰 有人怕沾黏,急著做一堆復健,這樣對嗎?

其實:

🔹 輕微沾黏是正常癒合的一部分

🔹 肌腱癒合穩固後,再來處理沾黏就好

🔹 沾黏不難處理,最怕的是肌腱還沒長好就又斷了!


📚 根據國內外復健指南:

🔸 積極復健(早期大量活動):

 ✔️ 可減少沾黏

 ❌ 但有較高的再次斷裂風險

🔸 緩和復健(先保護、後漸進):

 ✔️ 癒合率高、肌腱穩固

 ❌ 恢復活動度較慢,但更安全

✅ Mayo Clinic、Cleveland Clinic 等醫學中心都建議前六週以保守為主,再逐步進行活動與肌力訓練。


🔍 結語:

別讓「不耐煩」害你再斷一次!

真正決定復原成果的,不是醫師的手術技術,而是你願不願意認真照顧自己的肩膀。


🏥 骨科王智毅醫師|門診時間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

▸ 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

▸ 週二上午

💥【軟骨破損不用等二次手術!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軟骨損傷的新解方】雙和骨科王智毅解析

💥【軟骨破損不用等二次手術!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滑車軟骨損傷的新解方】

🔍 什麼是關節軟骨損傷?

關節軟骨是一層覆蓋在關節表面的光滑組織,能減少摩擦並承受壓力。當軟骨發生損傷,無論是因為創傷、退化,或運動傷害,患者常會出現膝蓋疼痛、卡住感、甚至活動受限。由於軟骨缺乏血液供應,自我修復能力極差,若放任不管,可能會進一步惡化為退化性關節炎。


🩺 傳統的治療方式

  1. 保守治療:包括復健、注射玻尿酸或生長因子(如PRP)。
  2. 手術方式:
  3. 微骨折術(Microfracture)
  4. 自體軟骨移植(ACI)
  5. 自體骨軟骨柱移植(OATS)
  6. 馬賽克骨軟骨移植(Mosaicplasty)

這些傳統手術有時需要二階段處理,或存在供應區損傷、術後癒合不全等風險。

🧬 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是什麼?

這是一種創新的手術方式,將患者自體健康軟骨進行微量取樣,立即在手術當下與特殊膠原基質(如生物膠、支架材料)混合後植入缺損處。這樣不僅免去第二次手術培養細胞的麻煩,也能保留修復區域的生物力學特性。

🔬 應用於滑車軟骨(trochlear cartilage)損傷的優勢

滑車軟骨屬於髕骨股骨關節的一部分,負責引導髕骨在屈伸時的運動。這個區域的軟骨因為受力複雜、活動範圍大,傳統修復方法常有癒合不穩、異位骨化或症狀復發等問題。

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的潛在優點包括:

  1. 精準填補缺損區域
  2. 降低異常疼痛及機械性卡頓
  3. 減少復發率
  4. 不需二次取材培養,對年輕運動員尤有幫助

目前部分研究(如BioCartilage、CartiFill等材料)顯示應用於髕骨或滑車區的結果與股骨內側髁類似,疼痛改善與功能分數提升顯著,但仍需更多長期追蹤資料支持。

🧑‍⚕️ 病例分享

一位二十多歲年輕女性,因籃球運動膝蓋撞擊,導致滑車軟骨局部剝離。經MRI檢查確認為 ICRS Grade III 軟骨缺損。考量患者不願意接受多次手術,我選擇使用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術後半年,疼痛大幅改善,膝蓋屈伸順暢,MRI 追蹤亦顯示缺損區域已填補良好。

上圖:關節鏡像顯示軟骨損傷


上圖:清創並準備好接下來要植入軟骨載體的區域

上圖:植入載體,手術完成

✅ 結語:不再等細胞培養,一次手術直接修復!

對於適合的病人而言,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是滑車軟骨損傷的一項明確解方。尤其對於局部性、深度中等以上的軟骨缺損,可以在單次手術中兼顧功能與結構修復,大幅縮短復原時間。


📅 骨科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 雙和醫院(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291號)

  1. 週一上午、週一下午
  2. 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

  1. 週二上午

若您有關節軟骨損傷相關問題,歡迎至門診諮詢評估,為您的關節找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一邊打針、一邊抽菸=白打!不管你抽紙菸、電子煙、雪茄,肌腱都不可能好】 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一邊打針、一邊抽菸=白打!不管你抽紙菸、電子煙、雪茄,肌腱都不可能好】

🧓王先生 58 歲,網球肘困擾一年,吃藥復健都沒效,決定接受超音波導引生長因子注射。

兩週後回診,他說:「醫師,我怎麼還是很痛?」

結果一問之下才發現——他每天還抽一包菸,完全沒停過。

其實,這樣的狀況不少見。

抽菸會造成血流變差、修復細胞功能下降,讓肌腱癒合像走在爛泥巴裡一樣慢又卡卡的。

再好的治療,都被香菸拖後腿!

📌那電子煙、雪茄或加熱菸呢?

很多人以為只要不抽紙菸就沒事,但錯了!

➡️ 雪茄含的尼古丁常常更多

➡️ 電子煙與加熱菸雖少了燃燒物,但仍會造成血管收縮、缺氧

➡️ 所有形式的菸品,都會干擾肌腱修復與癒合速度

也就是說:

不管你抽的是什麼,抽菸這件事本身,就在抵消你的治療成效。

👉 所以如果你準備接受治療,請給自己一個真正能痊癒的機會——戒菸!


🩺骨科 王智毅醫師 門診時間

雙和醫院(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291號)

|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

|週二上午|


⚠️【吃鈣片會讓血管鈣化?醫師幫你破解這個迷思】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解析

⚠️【吃鈣片會讓血管鈣化?醫師幫你破解這個迷思】

最近門診有病人緊張地問我:「醫師,我看到網路上說吃太多鈣片,血管會鈣化耶!我還能補鈣嗎?」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常見但錯誤的迷思!

✅ 血管鈣化的真正兇手不是你每天吃的那顆鈣片,而是:

  1. 長期血糖、血脂控制不良
  2. 慢性腎病(特別是末期腎病)
  3. 慢性發炎與老化
  4. 這些才是真正導致血管硬化、動脈壁沉積鈣鹽的主因。

🦴 補鈣的重要性反而在於:

  1. 預防骨質疏鬆、骨折
  2. 對於停經後女性、高齡長者、或服用某些藥物者更是關鍵

🔍目前科學研究並沒有證據證實:一般劑量的鈣片補充,會直接導致健康人出現血管鈣化或心血管疾病。

❗不過要注意:

  1. 不建議「過量補充」鈣片(每日總鈣攝取不宜超過2000mg)
  2. 建議搭配維生素D3促進吸收
  3. 最好分次補充、與食物一起吃

📌 結論:適當補鈣不僅不會鈣化血管,反而能幫助你骨本更穩固!

別再讓錯誤資訊害你不敢補鈣,真的該擔心的是血糖、血壓、腎功能不是鈣片。

📍有關骨質疏鬆、補鈣與骨折預防問題

歡迎至王智毅醫師門診諮詢:

✅ 雙和醫院(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291號)

 📅 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

 📅 週二上午



『膝蓋後方腫塊,你可能是得了貝克氏囊腫。』 微創關節鏡貝克氏囊腫清除手術

🦵【膝蓋後面腫一包?小心是「貝克氏囊腫」!治療別只顧表面,根本原因藏在關節裡】

👩‍🦳一位媽媽說她膝蓋後面腫了一包,彎腳卡卡的,還會痛,以為是腫瘤,結果竟是「貝克氏囊腫」!

📌這不是什麼稀奇病,其實它和膝關節內部的損傷有關,例如:

  1. 半月板撕裂
  2. 軟骨破損
  3. 關節炎

這些問題會導致關節液分泌過多,流進膝蓋後方的滑囊內(像單向閥門一樣出不來),結果就腫成一包!


🔍 診斷方式:

👉 **核磁共振(MRI)**能檢查出囊腫的大小與關節內病灶。

👉 門診超音波也能快速初步辨別。


⚠️ 傳統手術的問題

傳統治療是從膝蓋後方開刀、切除囊腫,但:

  1. 傷口大(5~10公分)
  2. 靠近神經血管風險高
  3. 無法處理關節內病灶
  4. 疼痛與復原期都拉得很長!


💡 現在更好的解法:

關節鏡微創手術

透過膝關節鏡,只需幾個小傷口,就能:

✅ 處理半月板撕裂或軟骨損傷

✅ 打通後方那個「單向筏門」,讓關節液不再積在後面

✅ 看得到囊腫流出黃色液體 → 幫你徹底減壓!

👉 根本處理關節問題,囊腫才不會反覆出現。


🔔 給大家的提醒:

若你膝蓋後方腫一包,不要急著去推、按摩或消腫,很可能是關節內的毛病作祟。記得找專業骨科醫師檢查,才能對症下藥!

📅 骨科王智毅醫師門診資訊:

雙和醫院(醫學中心)|週一上午、週一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豐榮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安德街26巷3號)|週二上午

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肩關節反覆脫臼|肩胛骨骨折|肩關節鏡手術|雙和醫院骨科王智毅醫師

半月板根部斷裂 / 無聲的膝關節殺手/ 台北醫學大學 雙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王智毅

 歡迎您

追蹤我的FB粉絲專頁:

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 / 關節鏡 / 運動醫學 / 脊椎科學

訂閱我的youtube 頻道

微創骨科王智毅醫師


半月板根部斷裂 --
無聲的膝關節殺手

 在我們的膝關節裡,除了關節內前後十字韌帶及關節軟骨以外,在關節內外側還有兩片半月狀軟骨, 稱為半月板. 半月板主要功用是關節內的避震器,能幫助力量的傳遞,減少股骨及脛骨的接觸壓力,幫助關節潤滑及供應軟骨營養. 半月板軟骨長得像兩個C型,一個在膝關節內側,一個在膝關節外側,半月板軟骨根部部位會牢牢固定在脛骨上,邊緣部位則附著在關節囊上。

如果根部發生斷裂,會使得整個半月板向外滑出,有些病人會清楚描述在膝關節活動到某個角度會有個東西擠出來,然後動一動又會再跑回去。

 半月板根部斷裂的發生率

 半月板根部斷裂以往覺得很少見,但是其實是因為非常容易在核磁共振或甚至關節鏡手術中被漏掉, 目前認為半月板根部斷裂有將近三成比率.  半月板根部斷裂會使得整個半月板避震的功能完全失效,導致快速的關節軟骨破壞及關節微小骨折.

半月板斷裂如何發生

常見病人描述有一次的扭傷,膝蓋後方有疼痛,有些病人描述是在做深蹲訓練或是膝蓋過度旋轉導致, 之後慢慢整個膝蓋內側會有疼痛

半月板根部斷裂如何診斷

半月板根部斷裂,X光看起來是正常的,必須要安排MRI,仔細看才看到有半月板根部斷裂及內側股骨頭骨壞死影像

治療方式 

1. 保守治療

基本上,保守治療成果是不好的,根據文獻分析,在追蹤30個月以後 有三成保守治療患者接受了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整體而言,保守治療五年後追蹤,不滿意度高達9成,大多數患者膝關節退化程度快速惡化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分為兩種,一種是目前已被視為無效治療的半月板部分切除術(雖然很多醫師還在做這種手術),另一種是目前主流技術-半月板根部縫補手術。

A.半月板部分切除術

在過去對半月板根部斷裂病因及預後不明的時代,半月板部分切除術的確是許多醫師會選擇的技術,這個技術相當簡單只把半月板破損部位做清創,雖然病患會覺得疼痛感改善了一些,其實很快又會再痛起來,目前認為半月板部分切除手術結果跟保守治療是一模一樣的,關節退化仍然不可避免,可以說半月板部分切除手術是一種無效治療。 

B.半月板根部縫補手術

有越來越多文獻顯示,半月板根部縫補後,能大幅降低膝關節退化風險。但是有些狀況如合併半月板退化性破裂、半月板組織品質不佳,已有嚴重的關節退化,關節有明顯內翻變形,體重過重,關節軟骨超過兩公分缺陷,其手術縫補後結果較差。

 目前主流的手術縫補方式為根部缝合後缝线经胫骨隧道固定於脛骨前端,使用特殊設計的瞄準器及自動縫合器械,一般而言 能夠精準的完成半月板根部縫補.

 術後的復健期程

半月板根部縫補手術後六周,需使用膝關節護具,患肢盡量不踩地,頂多腳尖輕觸地面, 可以活動膝蓋,角度限制在0-90度,六周後可逐漸增加踩地力道 及活動角度. 一般來說, 病患要回復到可以從事高強度衝擊運動, 可能落在6-9個月. 

看更多骨科衛教文章(請點我)


作者台北醫學大學 雙和醫院 骨科專科主治醫師 王智毅

經歷: 

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關節鏡醫學會會員

肩肘關節鏡醫學會會員

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

脊椎內視鏡醫學會會員

手外科專科醫師

專長:

1.  微創骨科關節鏡手術
     膝關節鏡:前十字韌帶重建(延伸閱讀)、貝克氏囊腫關節鏡手術(延伸閱讀)、半月板修補術、關節軟骨退化
     肩關節鏡:旋轉肌腱修補(延伸閱讀)、肩關節唇盂破裂(延伸閱讀)、習慣性脫臼重建手術(延伸閱讀)、五十肩手術(延伸閱讀)、鈣化性肌腱炎(延伸閱讀)

    踝關節鏡 / 腕關節鏡
2.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膝關節、髖關節(延伸閱讀)、肘關節、肩關節(延伸閱讀)

3.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延伸閱讀)
4. 微創骨折外傷手術

5. 再生醫療自體血小板濃縮液注射(延伸閱讀)

網路掛號:  雙和醫院(請點我可連結網頁)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  周一下午  周三上午  周四下午

 

 

膝關節內側退化? 保守治療沒效的話,又不想換全人工膝關節,還有其他方法嗎? 換一半的人工膝關節 以及 切一刀的高位脛骨矯正手術 如何選擇? 台北醫學大學 雙和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王智毅

 歡迎您

追蹤我的FB粉絲專頁:

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 / 關節鏡 / 運動醫學 / 脊椎科學

訂閱我的youtube 頻道

微創骨科王智毅醫師

較年輕病患換全人工膝關節後的隱憂

膝蓋退化非常嚴重時,最終需要使用全人工膝關節置換, 這個手術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但由於全人工膝關節是有一定的壽命的(人工關節墊片會有正常磨損), 所以通常比較適合使用在年長的病人, 想像一下如果你很年輕就換了人工關節, 那很有可能過個十年,又要再換第二次. 人工關節再次置換,當然術後成果沒有辦法像初次置換那麼好,不僅關節的穩定性可能有影響,術後發生併發症,如感染,骨折的風險較大。所以如果真的比較年輕就發生膝關節退化現象,這時候保守治療若也嘗試過沒有改善,以下這兩種手術是你該好好了解的: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 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何謂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 

簡單來說,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是在小腿骨靠近關節處切出一道截骨切線,創造出近似於不完全骨折,之後調整到理想的角度,如此將關節的受力從已經損壞的內側部分轉移到外側,再使用鎖定式骨板固定,這樣的手術 並沒有破壞到原來的膝關節,所以又名保膝手術,這種技術過去手術品質不穩定,相當仰賴手術醫師的個人經驗,然而這幾年,3D列印結合電腦斷層掃描輔助下,使用客製化的切骨模板,讓醫師能很精準且安全地進行手術.

上圖: 高位脛骨截骨術示意圖,左邊為膝關節內側退化性關節炎,可見膝蓋呈現內翻變形(俗稱O型腿)  如此將導致膝關節受力軸線更加偏向內側,增加內側關節面承重,加速內側關節炎惡化,右圖則是以進行矯正截骨矯正後,將受力軸線偏移到膝關節外側,讓膝關節內側軟骨有機會進行修復與再生。
上圖: 左方為進行高位脛骨截骨術時的關節內景象,可見關節軟骨大面積毀損,裸露出下方的硬骨,本次手術亦使用軟骨再生促進手術(微骨折手術) 刺激形成新生軟骨,右方為術後兩年後追蹤,可見再生的軟骨完整覆蓋整個內側膝關節。

何謂 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另一種手術, 叫做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又稱牛津半膝、活動式半膝、英式活動半膝,這是由牛津大學團隊發展,至今已有將近40年,中間歷經不斷的演進,累積了大量的經驗,是目前相當流行的手術技術。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是一種表面置換的概念也就是,壞哪裡換哪裡, 由於退化性膝關節炎多半由內側開始,導致內側半月板破裂,內側關節軟骨磨損, 於是半膝人工關節就是指移除內側半月板及內側的關節軟骨,保留大部分外側軟骨,前後十字韌帶和副韌帶,因為破壞很少,所以除了傷口可以比較小以外,手術後會覺得比較自然,恢復較快.



 







上圖: 牛津半膝術後x光片,可以看到僅移除部分內側股骨與脛骨,還健康的外側軟骨及髕骨軟骨皆完整保留

換一半的人工膝關節以及切一刀的高位脛骨矯正手術該如何選擇?

這兩種手術都是適用在內側單踝退化性關節炎,不過在選擇上卻是大有學問,其實是有很多細節部分要注意的.

首先,以下患者是不適合接受上述保膝手術或半膝人工關節置換的(很重要!開錯了會失敗!)

1.  發炎性關節炎如痛風性關節炎 及類風溼性關節炎

2.  肥胖病人BMI>35(BMI最好小於30)

3.  膝彎曲孿縮>15

4.  矯正到理想角度會超過20度者

5.  合併髕骨股骨關節退化或外側關節退化

6.  韌帶(包含內外側副韌帶及前後十字韌帶)鬆弛不穩定

7.  走路時會有動態內翻變形

另外, 高位脛骨截骨術較適合在年輕病患根據文獻分析 , 年輕病患<65歲者,成功率約為77%年長病患>65歲者,成功率約為61% 超過65歲者每增加一歲失敗率提升 7.6%  

 

  半膝人工關節則建議使用年齡>60歲,研究顯示<55歲使用半膝人工關節其未來進行翻修手術(重置為全人工膝關節)55~64歲高,對於年紀越輕患者(<60)其滿意度也較低,半膝人工關節不適合需要高強度運動及工作者

 

依手術後能從事高強度運動或工作比率,重返運動及重返職場所花的時間,高位脛骨截骨術比半膝人工關節快,兩年追蹤下來 62%高位脛骨截骨術能從事高強度運動,半膝人工關節則只有28%.

整體考量下來

高位脛骨手術適合較年輕高強度活動 中度O型腿 較輕微的關節退化程度

半膝人工關節適合較年長 低強度活動 輕度O型腿較嚴重的關節退化程度






看更多骨科衛教文章(請點我)


作者台北醫學大學 雙和醫院 骨科專科主治醫師 王智毅

經歷: 

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關節鏡醫學會會員

肩肘關節鏡醫學會會員

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

脊椎內視鏡醫學會會員

手外科專科醫師

專長:

1.  微創骨科關節鏡手術
     膝關節鏡:前十字韌帶重建(延伸閱讀)、貝克氏囊腫關節鏡手術(延伸閱讀)、半月板修補術、關節軟骨退化
     肩關節鏡:旋轉肌腱修補(延伸閱讀)、肩關節唇盂破裂(延伸閱讀)、習慣性脫臼重建手術(延伸閱讀)、五十肩手術(延伸閱讀)、鈣化性肌腱炎(延伸閱讀)

    踝關節鏡 / 腕關節鏡
2.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膝關節、髖關節(延伸閱讀)、肘關節、肩關節(延伸閱讀)

3.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延伸閱讀)
4. 微創骨折外傷手術

5. 再生醫療自體血小板濃縮液注射(延伸閱讀)

網路掛號:  雙和醫院(請點我可連結網頁)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  周一下午  周三上午  周四下午